你谈我谈压岁钱
作者:刘冀达 发布时间:5/26/2007 5:49:00 PM 内容来源:世纪名园 国学二班

    压岁钱,已经不是一个新名词了,压岁钱这个话题也是老生常谈,但恰逢春节刚过,不妨一起再聊一聊新经济状况下新新一代人的压岁钱情况。
    儿子是从他这一代才正式成为“城市中人”的,作为父母的我们都经历在农村的生活,在那里度过了我们的儿时,青少年时期,直至成年后考入大学才能真正地接触到了城市,而真正在市里“过日子”则是在安家立业之后。我们的童年生活,物质远没有现在丰富,而过年则能带给我们太多平时不敢奢望的事情:新衣服了、新连环画了、鞭炮了、白面馒头了,还有养了一年准备杀掉的大肥猪,最让人兴奋的还要算那份渴望已久的“压岁钱”。那时的压岁钱很少,几乎都是毛票,很少有整元的。七姑、八姨的都要意思上一点儿,虽然钱不多,可到了我们手里那还是兴奋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每天都要把那一小打毛票拿出来数上一数,生怕长腿飞走了。也难怪呀!那时节一年到头小孩手里不会有自己的零用钱,只有这压岁钱时真真正正属于自己的财富。拿到手里,总是算计了再算计,把平时自己最想买的一样东西买回来。
    现在可不大相同了,商品经济下,刚学会走路,说话的孩子就知道去“买买”了,钱对于他们来讲似乎是总也用不完的。而压岁钱,与其说是一种年俗,例不如说是世故。给压岁钱的人早已超出了自己长辈的范围,朋友之间呀,上下级之间呀等等,所给的钱,也早已超过了“压岁”的范畴,有的为了摆阔,有的出于攀比,还有的则是因为利益关系,压岁钱成了一种变相的敲门砖。
   今年春节带儿子回老家过的,对于三岁半的儿子来讲,这可能是他出生以来最真切的一个春节了,他能听大人们讲一些关于年的传说、习俗、能对自己看到的一些现象提出问题或发表评论,在对于压岁钱这个问题上,他也能自毛地决定接收与拒绝了。从老家回来,儿子共收到压岁钱两百八十元,奶奶和大姨各一百,伯母和姨妈每人十元,儿子高兴地把钱交给我,要求我为他买一双轮滑鞋,我爽快地答应了,以往也有同学或朋友讲起自己的孩子收受压岁钱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之事,一脸得意之色,本人还是不敢苟同,且不说孩子怎样去管理这些钱款,年复一年,他对金钱的认识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说我们把儿女生下来,我们要为他的成长买单,那么这种付出就好像是水,我们来浇灌我们的心苗儿,让他们茁壮地成长。而来之不当的压岁钱就像是果汁、可乐或其他什么饮料,我们的苗儿喝下去口感是甜甜的,但如果因此你就让它替代了最平时不过的水,那我们的苗儿迟早是要枯萎而死的。“压岁钱”本来是我们民间的一种民俗,它讲的是在年三十时人们要守岁,熬夜不过的孩子们如果早睡了,长辈们就要在他们的枕下放一些零钱,让钱放出的光把接近孩子的妖孽驱走,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有着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让我们还“压岁钱”一个本来面目吧!不要让铜臭污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和无邪的眼睛!

人气:1844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窗口      



新闻管理 | 联系我们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5 未来强者幼教机构
冀ICP备18019764号
法律顾问:河北世纪联合律师事务所 张卫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