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兰州神秘天外来客预示印度洋海啸灾难
作者: 发布时间:5/28/2007 5:03:01 PM

  “兰州‘天外来客’事件是印尼海啸自然灾难的前兆!”昨天,被誉为世界空间静电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常州市宝进防静电设备有限公司常务总经理张丰高级工程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这样一个惊人的推论。

  张丰在全世界范围内首用空间静电理论,解释了前不久发生在我国甘肃兰州“天外来客事件”与随后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事件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他认为

印度洋大地震起因是由于宇宙场空间静电变异所致,而静电变异“边缘”就在甘肃兰州。根据其“空间静电说”理论的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大地震“起点和终点”都与我国相关联,他由此预测东、西经96°经线±15°区域内可能发生后续灾害。

  ①否认陨石坠地提出灾害预警

  2004年12月11日晚10时38分左右,夜色朦胧的甘肃省兰州市上空惊现不明飞行物体!这是一道满月大小、发出耀眼强光的红白色球状发光体,它拖着长长的锥形“尾巴”由西向东快速划破夜空,在其消失约40秒后,空中传来阵阵如打雷的轰隆巨响。是陨石坠落吗?兰州夜空在发生不明强光巨响事件后,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空前关注,但“天外来客”的残骸至今仍未寻得。

  12月21日,远在千里之外的常州宝进防静电设备公司张丰高级工程师在经过十天研究后,提出了“天外来客”新说。他致电兰州官方,否定了有关专家的“陨石坠地”一说,并发表自己全新的“空间静电说”理论。他认为,地球运动和大气的摩擦会产生空间静电现象,宇宙中的星体运动也会产生空间静电现象。空间静电现象会产生爆炸,并产生声、光、电等奇观。兰州“天外来客”的产生机理是在宇宙场空间静电“变异”作用下,暗物质变为亮物质,导致强光和巨响。他甚至指出,宇宙场的局部空间静电“变异”极可能是重大自然灾害的预兆。张丰“新说”一出,业界哗然。不过很快,在兰州寻找和研究坠地陨石的专家们都相继撤离。

  今年60岁的张丰家住上海,他是我国计算技术和空间静电领域的专家级人物,曾任宝钢中层领导,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发明奖获得者、教授级高工,现任常州宝进防静电设备公司常务总经理兼总工程师。1999年,经上海市特批,由他一手创建的、全世界唯一的一所空间静电领域研究及学术机构在上海物理学会成立,张丰同时在“空间静电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任主任一职。张丰先后在空间静电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由其发明的“防空间静电系列”国家发明专利曾获得两项国家大奖和国内外20多个奖项,美国ABI国际研究委员会特别授予他“美国最杰出成就金纪录奖”和“21世纪非凡卓越成就奖”,并称其为该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就在张丰提出兰州陨石“极可能是重大自然灾害的预兆”5天后,一颗“陨石”降落在印尼某个岛屿,并在夜空划出强烈亮光,不久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近40年来世界上最强烈的地震。

  ②兰州与震中印尼关联何在

  “静电非静!”张教授的这一新发现,已经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张教授向记者介绍说,在一定条件下,时空界面区域由空间静电作用下,可能有以下的现象发生或“共生”,一是有疑似天外来客、不名飞行物、陨石坠落;二是产生新元素(物质)等坠落或漂浮发生;三是发生地震或震波异常、飓风、暴雨、洪涝、煤矿瓦斯爆炸、山体滑坡、生物界行为异常等。张教授告诉记者,原子发生化学反应构成分子,参与其中的仅仅是最外层的电子,分子轨道理论表明外在最高“实”轨道与最低“空”轨道两界之间的电子最活跃,“边缘”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地方。印度洋的板块积储能量不是常量而是变量,一旦能量积蓄已经达到极限,就会发生地震、飓风等灾害。由于印尼位于板块之间能量聚集的“中心”区域,在中心的变化下,空间静电发生相应改变,同时影响着宇宙场变化,这样一来,宇宙场不能相对守恒,在相应的部位“边缘”开始发生“变异”,以维持其相对稳定。这个变异“边缘”位置在我国的甘肃兰州(东经103.4°~103.80°、北纬36°)。

  张教授认为,去年12月11日晚11时左右,在“边缘”空间静电的“变异”作用下,暗物质“变”为亮物质,所以兰州当地出现了声、光、震等现象。这种现象让兰州已经演变成为与印度洋板块相对的预警“中心”,印度洋板块也成为相对于兰州预警“中心”的“边缘”。在宇宙场空间静电的时空混沌作用下,“中心”向印度洋板块“转移”,而印度洋板块能量不断攀升,最终引发系统行为的突变,而原来的板块“边缘”再次成为强震海啸中心。

  ③东经96°±15°区域应警惕后续灾患

  “印度洋大地震余波可能仍未平息……”根据张教授不久前收集到的有关报道分析,去年12月26日上午9时左右,位于重庆市的巴南、大足、北碚、长寿等区县的一些水库翻江倒海、波浪狂涌,原本平静的水平面出现一米多深的下陷壕沟。此处位于东经106.5°、北纬约28.7~30°,与印度洋强震海啸中心相差经线10.22°、纬度约8倍。而颇有巧合的是,在同日上午,广西南宁郊县的部分水库、水湖的出水口处出不断涌出浑水,并伴有持续的雷鸣声。这两座城市还同时观测到了震波信息,当地许多市民都亲眼目睹了这一离奇景象。这些足以证明这两个地区已经产生了空间静电“回归”现象。另外,我国的兰州、南宁、重庆与印尼地震震中区恰好同处在东经96°±15°区域内,这也表明了某种程度上的关联。“这次大地震的预警地就在兰州,发生在印尼,然后回传至我国的南宁、重庆等地。”

  张丰指出,这种回传属“空间静电回归”现象,从预警和“回归”来看,印度洋大地震的起、终点均与我国有密切关联,这构成了空间静电的时空回归,应该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防止出现塌陷、地震等地质灾害。同时,从全球范围来看,也应警惕东、西经96°经线±15°以及纬线36°±15°的区域内可能会发生的后续灾患。本报记者肖蔚

  新闻链接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地震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了去年12月26日发生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强烈地震及由此产生的海啸。最近几年,科研人员观测到了全球平均气温快速增长的现象,这些微小的气温变化使大气和海洋积聚了更多的能量,像南极和北极这样的区域,对气候的改变有重大影响。阿尔杜尔·奇林加良(俄罗斯著名北极学专家、俄杜马副主席)积聚了300年的能量瞬间释放印度洋板块(澳大利亚板块)沿印度洋东北缘的爪哇海沟俯冲于苏门答腊、爪哇等岛屿之下,其下潜速度约为6厘米/年。有学者提出,在这次地震中,苏门答腊西南缘的小岛可能向西南方向移动了20米。若以6厘米/年的板块俯冲速率计,这一段发震断层已闭锁了300多年。积聚了300多年的能量,在地震瞬间释放出来,难怪它会使整个地球颤抖起来。这一断层的突然断裂,导致上千公里长的海底发生强烈错动,就像一只巨手在浴缸底部猛烈地搅动,终使印度洋掀起滔天巨浪。


人气:1555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窗口      
 



管理频道 | 在线直播 | 本站连接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新闻管理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5 未来强者幼教集团
京ICP备05000418号